----關於「新編周成過台灣」

 

性格悲劇

   傳統戲曲故事,喜歡把人物做善、惡的兩極化安排。角色一出場,觀眾馬上知道這是「好人」或「壞人」,好像「好」、「壞」就寫在人物的臉上。而且好人好得一榻糊塗,壞人壞得不成人樣。這種好、壞兩極化的二分法,正顯示思想薄弱和人生體驗膚淺。事實上人性中都有「神性」與「獸性」同時共存,唯有在天理與人慾、善與惡之中糾葛、掙扎,才能突顯人間世的波濫壯闊。
 傳統「周成過台灣」的主角周成,被定位為兇殘的負心漢:在台灣「包二奶」,置家鄉的老父和妻兒不顧,而且與「二奶」合謀,殺害來台灣尋夫的妻兒﹔之後,為了滿足「惡有惡報」的價值觀,又安排其妻顯靈報仇。這樣的故事,除了滿足人:「哦,怎麼有那麼壞的人!」的感嘆外,實在沒有意味可言。
新編周成過台灣,故事雖然仍以悲劇收場,但悲劇的發生,倒不是周成天生就是「壞胚子」,而是他的性格使然。周成這種悲劇性格,第一幕就由周父點出,他對媳婦月里說周成:
 「自細漢就是『人牽不行,鬼牽遛遛走』,即款的心性,若互伊去台灣,會親像風吹斷了線,未曾趁錢代先學虛華,….. 我驚結尾會難收山,我驚妳會遭受卡大?拖磨。」
「知子莫若父」,周父了解周成的性格缺點,幾乎已預見了周成去台灣後的結局。雖然如此,但並不等於說周成是「壞人」,事實上周成刊說是好人:到台灣的本意是想努力賺錢改善家計,而確實也努力工作﹔當他茶行事業穩定後,就想接妻兒(其父已過世)團聚﹔但他對郭仔麵盲目的情熱、輕忽「旁花隨柳」的可能禍害,月里的死是他的無心之過,因此他自咎、悔恨而自刎。如此的周成,像大部分的人一樣,不能簡單的二分為「壞人」或「好人」,故事的重點在於觀眾思索這個問題:何以造成悲劇?


活用諺語
  諺語可說是生活智慧的結晶,因此常常讓人覺得靈光閃爍、甚至覺得哲學意味深遠。因此談話中適當的引用諺語,不僅能增加說話的情趣和藝術性,而且短短的幾個字,常勝過長篇說理。例如第一幕中,周父向媳婦月里描述周成的心性:「自細漢就是『人牽不行,鬼牽遛遛走』」。這句「人牽不行,鬼牽遛遛走」的諺語,很傳神的描繪了周成那種偏邪、不學好的心性。如果不用這諺語,而改用說明語句,可以說堆砌再多的形容詞,都不能那麼傳神。
再如周成的同鄉好友「阿六」,勸周成不要耽溺於酒色,說:      
咱是艱苦人,趁e是艱苦錢。花間是銷金窟,不是咱有法度沈迷e所在,人講「死窟仔水﹐是戽(ho3-)無幾下著會潐*(ta1)啊!」  
「死窟仔水,戽無幾下著會潐
」,這諺語委宛說明了「有限的死錢,經不起揮霍」的道理。當阿六發覺勸告無效時,失望的引諺語說: 
   「無錢買藥,有錢買棺材」,我猶有啥麼法度。」
無錢買藥,有錢買棺材」,這句諺語也神活的點出周成不學好的偏邪個性。

  台語有很多靈光閃爍的諺語。但是隨著台語能力的衰退,很多雋永的諺語都逐漸被遺忘,與實際生活脫節,變成諺語書中的古董。作者新編「周成過台灣」,特意應用大量的諺語在道白和歌詞中,目的是把諺語,運用於適當的故事情節中,在劇情的烘托下,比較能使諺語「活化」。
  諺語常寓有深義,並不如想像中的淺顯明白。特別是隨著台語語彙的失落,有些諺語的意思也被弄擰了。例如月里勸父親讓周成去台灣發展,引用「牛有鐐(liau7),人無鐐」的諺語。這諺語幾乎所有諺語書都寫作「牛有料,人無料」,很多人就把「料」字解釋為「預料」,把這諺語的意思作「人會改變,難以定論」﹔這是錯誤的。事實上「鐐」(與「料」同音)是穿牛鼻的金屬,用來控制牛隻行動的東西。因此「牛有鐐,人無鐐」這諺語才有更深遠的意思,即是「人不像牛一樣可隨便任人操控或限制行動的」。
值得一說的是,台灣諺語絕大部分是一百年以前產生流傳的。因為日據時代(1895-1945)台灣人接受日語為「國語」的教育,國民黨時代(1946-)接受北京話為「國語」的教育,台語長期被擠壓,自然日漸衰敗,缺乏使用、成長的條件。而「周成過台灣」的傳說故事背景,大致是日據前不久的1890年前後。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也正是我大量使用台諺,而且用來覺得非常貼切的原因。例如描寫「趁食查某」的諺語,例如:
「台北?金龜有食著罔凹(u1),無食飛過坵(khu1)」
「台灣土緊凋(ta1),台灣查某緊過腳」
「腐(au3)婊若有情,神主著無靈」
「枕頭鬼,聖(siaN3)過三界公」
「有錢烏龜坐大廳,無錢秀才去向璧」
「裨(bai2)油厚滓(tai2),歹查某厚目屎」

等等,應該都是當時流傳的諺語.。因為故事背景的大稻埕,當時已經是比艋舺更繁榮的茶葉貿易大商滬,男多女少的現象更是「趁食查某」的天堂,自然產生很多描繪「趁食查某」心態的諺語。「阿六仔」與「王根」勸誡與煙花女來往的周成,自然會引述這類的諺語。
為讓讀者充分了解諺語的意思,本劇本所用諺語都作必要的解釋。
 「自細就常常『捧屎糊面』,做一柯莫名其妙的代志,害人害己。即款e心性,革活落去,不之末革惹出賴濟禍端。
當周成事業有成時,一方面要接妻兒來台灣團聚,一方面卻仍與郭仔麵往來﹔而且明知郭仔麵再來找他,是看中他的錢財,而仍不想「敬鬼神而遠之」,終致悲劇收場。
在崇尚功利、物慾橫流的當前社會,這樣的周成比較有「現代感」。並且,很難說他是「好人」或「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