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 1998.1出刊

臺語歌樂研習班

  臺語唐詩班不間斷持續開設,學員參加詩會作詩比賽,頻有佳績,獲得社會肯定。七月初另行開設歌仔戲身段班、歌仔戲唱腔班、樂器班,分別由劉新容、林江山、林經易、廖錦棟、王振義擔任教席。部份學員加盟學會劇團,參予「新白蛇傳」的幾場演出。

附屬劇團活動情形

  學會附屬劇團七月開始,聘請劉新容老師為身段教習兼及導演。劉老師復興劇校及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曾任蘭陽劇團訓練組長、臺北市社教館身段班老師,教學有系統而認真。重新排演「新白蛇傳」公演:

1.6 月29日 臺北市青年公園 ────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節目
2.11月1 日 臺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 ─ 學會主辦
3.11月14日 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 ── 學會主辦
4.12月13日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 臺北縣社區文化展演
5.12月25日 臺北縣三峽鎮公所禮堂 ─ 臺北縣社區文化展演

紀文傑監事捐購戲服

  學會監事紀文傑先生,十月中捐獻十五萬元,購買戲服一套,大大減低劇團演出成本。

籌備成立「歌仔館」

  元月11日中午,秘書長王振義邀請附屬劇團的文武場人員在臺大校友會館二樓貴賓室聚會。出席人員:
何阿通 林江山 林經易 廖錦棟 張慶瑞 林弘猷 林澤源 王振義
  會中除了感謝他們辛勤為劇團伴奏外,還決議二月初開始,邀請對歌仔有興趣的人,定期聚會,大家有志一同的「唱歌撈(la)曲」。希望喜歡唱歌仔的會友,踴躍參加。
 聚會時間:二月八日(就力正月十二)開始,每週日晚七時至十時。
 聚會地點:長安西路三號三樓,民安里民活動中心。由學會租借提供。
 收集唱詞:由與會者大家提供美好唱詞。
 聚會性質:以興趣「大家樂」為導向。

劇團未實現的計畫

1.申請於國家劇院公演的計畫未獲通過。
2.北美洲臺灣商會總會邀請學會附屬劇團暑假中赴美公演,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最主要原因在於短缺經費。(編按:計畫遭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打回票)

成立學會電腦網站

  電腦網路已成為普遍的傳播交通工具,並且具有普世性,善用網路作為傳播臺灣文
化的媒體,已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學會網站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已於一月中旬正式上網
,網址置於中央研究院中:
http:// twstudy.iis.sinica.edu.tw/civil/drama/
(編按:網址今已更改)
  請各會友多多在網站中「會面」,提供寶貴意見,使網站發揮最大的功用。
網站內容初步設定為底下幾項:
 一、學會簡介
 二、學會附屬劇團簡介
 三、劇目介紹
 四、文化教室:包括臺語教室、臺語歌樂教室、歌仔戲教室,日後有餘力, 再開設其他教室。
 五、論述文章
 六、文化評論
 七、活動預告
 八、交誼廳
  主持學會網站的王振義,將偏重於文化教室及文化評論的工作,至於其他項目的工作,亟需更多有心人的參與。
  王振義重視文化教室的原因是,文化教育不能依靠腦袋冬烘、長夢不醒的政府官員,應該以學會和個人的願力,自力救濟的的提供更廣大、方便的管道,讓有心重新學習臺灣文化的人學習臺灣文化。例如,家庭中的父母,如果要子女學習臺灣文化,只需上學會的網站,全家都可以利用電腦學習。特別是學會的文化教室不僅利用文字敘述,同時可利用聲音和影像,把臺語語音語調和歌樂唱法,做完整清楚的示範。
  王振義另外重視「文化評論」,乃因為他認為文化發展與正確的文化關年息息相關,因此他打算手拿「春秋之筆」,自由自在的在網站上寫文章,澄清一些有問題的文化觀念,臧否有問題的文化人物。澄清觀念和臧否人物是反面的文化工作,目的在「撥亂反正」;而「文化教室」和「論述文章」則是正面性、建設性的文化工作──他說他是「正反兼顧」。

會訊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