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1991.9出刊

身為台灣人的驕傲----參加歌仔訓練班-----王少君

(按:作者為第二期歌仔研習班學員,台大學生)
  在好奇心與結識王振義老師的機緣下,參加這一期的文武場訓練班,至今雖只有短短二個月,但所得的收穫卻遠超過原先的想像,更重要的,從其中有著深刻的體會,與激起無限的反思。
  如同王老師所強調者,歌仔藝術是台灣人的驕傲,這種驕傲,不是我們贏了誰或我們征服了什麼,這種驕傲,是來自我們肯定自己是台灣人。或者對世上很多民族而言,這種自我肯定,是非常自然而不自覺。但對台灣人而言,要找回這種肯定,是多麼的不易與多麼不確定。但沈浸在歌仔藝術中,使人堅定地相信,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是何等的榮幸。
  不但在學理上,歌仔藝術將台語的聲韻特質發揮地淋漓盡致,這種點,是一致公認。更加重要的,也無法用學理來說明的,就是歌仔藝術中,表現出台灣人的生命力,與台灣民族的原創力。而這種原創力是唯一的,無法取代的,因為它來自於歷代台灣人;先住民、後住民在苦難的歷史中共同培育與昇華一定是一個不可逆,也無法再來一次的過程,如同生命的形成一般,不是所有生化物質加在一起就可達成,而是如同「創世紀」所描述歌頌的偉大造化才可造就生命。而作為一個台灣人的驕傲,是來自於我們有生命,有靈魂。
  物質文明過度發達的腐蝕,一般人苦苦尋求不到台灣人安身立命的坐標,如果你有這個迷惘,只需投入歌仔藝術的懷抱,將會使你再也不想離開。而學唱西洋藝術歌曲、流行歌曲、東洋演歌或大概需要藝術天分與不斷苦練,但歌仔,只要你肯開口,只要你肯用心,絕對不可能失望,因為歌仔是我們自己的,其他都是別人的。

歌仔與我-----陳聖垣

(按:作者為第二期歌仔研習班學員,台大學生)
  小時候生長在台中中部的鄉下,算是趕上了台灣本土戲曲的最後一班車,常在節日下午就可聽到遠遠廟口戲班要開始演奏的鑼鼓與鎖吶繚繞的樂聲盪漾在濁水溪切過的盆地中。那時候我太小了,不知什麼是布袋戲、歌仔戲,只知道有一種用人演的和一種較小的,也看不懂。唯一印象極深刻的是演歌仔的台上有一些蠻老的人坐在那兒,穿普通的衣服在玩一些東西,那時的我什麼也不懂,只覺得他們那些人必然很厲害,因為那些東西我什麼也不懂。
  那些全是小學以前的回憶,國中以後開始補習,被灌輸知識,從此算數學、聽英文歌,一直到高中畢業都在學一些「不知道哪裡來的東西」,這段期間我讀的是一些西洋加中國再胡亂編成的書,聽的、看的又是西洋的音樂、電影。歌仔----台灣本土的戲曲,好像從來沒有這回事。
  一直到大學重新來認定台語,了解更多東西後,開始對本土文化感興趣,此時心靈的空虛,唯獨消失了很久的本土戲曲才能填補。於是,遠方迎神隊伍中的鎖吶、大鑼聲傳來足以讓我感覺美好一下午,而看到一些民間藝人在拉絃子、敲鑼打鼓,更讓我感到神奇,看他們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樣子更讓我羨慕而想一究其奧祕。
  在極其幸運的機會裡經王振義老師介紹了歌仔戲班,一圓多年的美夢,將近一個 暑假以來的學習中,我幾乎天天都在想歌仔,而歌仔之美幾近要呼之卻出了。美哉,歌仔!

誠品書店邀學會演出

  九月二十七、八兩日第二期學會成員將在仁愛路及敦化南路交接口的誠品書店演出(華僑銀行樓下),期待您的觀賞與批評。誠品書店活動除學會歌仔表演,尚有原舞者、輔大音樂系、陳明章、台大四三一樂團等的演出。

會訊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