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1991.4出刊

歌仔學會會址將變更

  歌仔學會因經費短絀,故借用西田社社址,因牽涉稅務問題,致無法向國稅局申請「扣繳單位統一編號」及「郵政劃撥帳號」,因此有另覓新址的必要,將提報理事會決議。會址若有變更即刻通報各會友。

將辦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進研討會

  二月中祕書長王振義與常務理事洪惟助商議,計畫等組「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進研究委員會」,並舉辦學術研討會,由洪惟助常務理事負責策畫,並委請李國俊、周純一兩位專家寫計劃書,可望於第二次理事會提報議決。(下略)

女秀才荼坊辦唸歌藝術活動

  農曆春節期間,學會會友謝雨秀女士,為推動歌仔藝術,在其開設的女秀才茶坊舉辦唸歌藝術月,每周六下午聘請本學會理事楊再興及夫人楊秀卿女士(薪傳獎得主)在其茶坊中駐唱,提供品茗茶藝的來欣賞,深獲好評。三、四十年,在台灣有很多的唸歌藝人,在全省傳唱諸如呂蒙正、山伯英台、王寶釧之類的通事故事,這類藝人可分與類,一類是應聘在茶樓酒肆「駐唱」,另外一種藝人則與「王祿仔仙」(或叫「灶蛙仔仙」)一樣,在島上各地「走唱」。如今「女秀才」謝老闆請楊再興夫婦「駐唱」,頗令人興起思古之幽情,希望台灣各消費場所能夠如「女秀才」般地以鄉土文化為招徠顧客的手段,普及文化於休閒生活裡。(下略)

曲判記演出成功

  由學會會友劉鐘元先生製作的歌仔戲「曲判記」,在國家劇院成功的演出,為歌仔戲打響了新春第一炮。這是繼去年(八十一年)底王振義製作「琴劍恨」文藝季歌仔戲節目之後,傳統歌仔戲的再度出擊。在名導演石文戶先生與名電視歌仔戲製作人劉鐘元先生的通力合作下,傳統歌仔戲藝術再度為社會大眾所肯定,象徵歌仔戲的春天即將來臨。

秘書長計畫被腰斬

  秘書長王振義所提,打算向文建會申請補助的「台灣歌仔巡迴訪問計劃」,被理事會否決。討論過程中氣氛頗不尋常,王秘書長幾度怒形於色,指責理事和列席者為充分咧解題案內容,只因為計劃太大,就否決計劃的可行性。從會場七嘴八舌、天南地北得情形,可想像得到,王秘書長的計劃,確實龐大和複雜得出乎與會者的意想之外。

台灣歌仔巡迴訪問計劃的理念

  「台灣歌仔巡迴訪問計劃」大要是,結合學者專家和歌仔藝人,利用五年的寒暑假,組團下鄉,在全台灣各鄉鎮市區從事三百場次的巡迴表演,同時進行歌仔的資料蒐集和問卷調查。
表演的內容包括:
ぇ、歌仔節目表演,
え、演講宣揚文化理念,
ぉ、歌仔教唱,
お、商請當地藝人同台演出。
活動方式則採傳統「王祿仔仙」或「灶蛙仔仙」「走江湖」的「落地掃」形式。
計劃的動機與目標包括:
  1.充實經費:
ぇ  向文建會申請經建補助,
え  台北地區的十幾場表演會舉辦義賣募款,
ぉ  出錄音帶、錄影帶隨活動在全台灣地區出售。
   計劃付諸實行的底線是,文建會的補助至少可以支付團員的食、住、交通開銷。
  2.以活動藉新聞媒體將台灣歌仔約會的宗旨和名號打響。
  3.歌仔文化的生存空間,決不能侷限於台北等都會,,各地農村是歌仔戲發展的廣大腹地,歌仔學會應結合更廣大的社會人心,反映台灣人的文化需要和意見。
  4.經由學者專家的演講,介紹歌仔的價值,建立正確的文化理念。
  5.普查台灣社會尚健在的歌仔藝人,蒐集歌仔冊等歌仔文物,利用錄音、錄影器材將藝人的有聲資料記錄。
  6.以實際文化活動,讓歌仔研習班及即將輔導成立的大專院校歌仔戲社團有實習的機會。
  計劃中今年暑假第一梯次的活動,表演節目安排了:楊秀卿夫婦的唸歌、劉福助的台灣歌謠、廖瓊枝的歌仔調、歌仔學會歌仔班的折子戲等。
  綜觀討論時的意理情緒,爭論導因於祕書長與其他理事基本看法不同所致。其他理事考慮的重點,在於歌仔學會尚在草創階段,人力物力有限,應多辦小型活動;祕書長的看法則認為,正因為學會活力不夠,才需辦全島性的活動匯聚和激發歌仔學會
的潛在力量。
  事實上祕書長的計劃案,對歌仔學會而言是「買空賣空」,即使不能拓充歌仔戲的空間和活力,對學會又有什麼損失呢?如果計劃真的行不通,否決的應該是補助經費的文建會而不應是歌仔學會。其實,祕書長明白理監事大家都事忙,但這計劃真正需要理監事協助的大概只有兩點:匯聚更多關心文化的人參與台北地方的街頭活動,及安排關心文化的人參加表演會「義賣」。

會訊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